女兒的班上這學期又多轉來了四個學生,聽說其中有個情緒較難控制會影響其他同學的小朋友。
每次從女兒口中聽到時,我都心想老師真的辛苦了,要花很多心力才能面對處理。
雖然女兒剛開始也會跟我抱怨那個新同學的行為,但她其實都可以找到自己應對的方式,所以我也就沒有特別需要擔心的部分,但我會跟她說:我們一起來想想看,怎麼可以安慰老師,給老師更多力量。
昨天體育會結束,可能難得有機會遇到老師,有幾位家長就去找老師了解如何處理那位新同學的事情。
我看在眼裡,有點心疼老師要面對這麼多家長,可能也因為如此,最後要跟老師打招呼離開時,突然就脫口而出問老師:「這學期轉來這麼多新同學,你有沒有很辛苦?」
老師面有難色的點了點頭,還告訴我:「小貝好貼心,還會跑來旁邊問我有沒有可以幫忙的,我就請她講笑話讓我笑一下,但她很可愛的說自己想不到的時候,我就覺得被融化了。」
是阿,這是我很貼心的女兒,我一直感謝她有顆很溫暖的心。
因此我並不意外她會有如此貼心的行徑,只是沒想到她真的有把我的話聽進去。
老師順便問了我女兒是不是哭點很低,因為有幾次在學校,老師們只是講話稍微嚴肅一點,她就開始眼眶泛紅了,老師覺得好像沒必要用哭的。
我女兒的確是多愁善感,情緒很豐富心思很細膩的小孩,我必須承認這對我而言是種挑戰,因為以前我對這種人可能只想在內心翻白眼,但她真的是來教會我放掉亟欲控制一切的理性,找回與心連結的那份感性。
於是,我讓老師知道,女兒跟我說她在學校哭時,其實我反而感到放心,因為除了在我面前全然的表達自己,她面對其他人時通常較為壓抑,也基於此以前在幼兒園她都不敢哭。
但她願意在現在的老師面前嶄露那份脆弱,代表著她的安全感與信任,才能放心的呈現她本來的樣貌。
也許與老師原先預期的不同,以為孩子在學校哭家長會擔心,但我想從不同的視角讓老師了解到,孩子是感受得到她的付出與用心,我也是心懷感激的。
另外一個有趣的點是,老師形容女兒穩定會把自己的事情都做好,而且當小幫手也都很細心,讓老師可以省下心力處理其他事情,但也因此會對她的標準比較高,雖然只有兩、三次忘記帶東西,但覺得她應該是能做到的。
聽到的時候,我有些微詫異,但不是關於這個高標準是好是壞,而是原來這是社會的常態,總期待每個人好還要更好,於是我們逐漸養成了永遠覺得自己還不夠的心態,都忘了回頭嘉許自己那些已經做得很好的部分了。
也因此在許多狀況發生時,我最常問我女兒的是:這樣會影響你對自己的愛,會覺得自己不好嗎?
對我而言,比起他人的評價,最重要的永遠是孩子能接納自己的全部,學會好好愛自己。
#感覺大家愛看有人性的生活文
#那我就延續昨天的話題繼續廢話囉